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两黄「金」一块「砖」

相信美好城就美好 相城文体旅 2023-04-13

旧时民间有种传说:

“皇帝住的宫殿里,地都是用金砖铺的。”

这种用金砖铺地的说法

究竟有无根据?


今天

带您走近御窑,重识金砖


“金砖”的由来




当年朱棣迁都北京,开始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。大家知道,当时没有什么招标程序,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完全靠官员个人的喜好。当时负责故宫地板装修的是工部,老大吴中到有些建筑规划方面的知识,他一眼就看上了当年苏州的陆慕砖窑。


(苏州的陆慕砖窑旧址)


陆慕砖窑生产出来的砖在当时质量上乘,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,于是窑场被赐名为〝御窑〞。当年故宫装修时的地板全部采用“御窑”生产出来的方砖。


用砖铺地,不是修建故宫时创建的传统。据记载,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,人们在建造房屋时,就开始用砖铺设道路。所以您在电视剧看到那些铺木地板古代建筑一般都纯属扯淡。



其次,可能,木制地板和瓷砖地板没有在古代大规模使用可能是因为工艺的原因。明代修建故宫时,皇帝不惜重金也要打造恢宏壮丽的宫殿建筑群,对于细节的追求达到了极致。哪怕是踩在脚下的路,都是需要装点修饰的对象,所以用砖是当时最好的选择,最后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。


一两黄金一块砖




古籍《金砖墁地》记载,御窑金砖被誉为“天下第一砖”,专为皇宫烧制,细料方砖、颗粒细腻、质地密实,敲之作金石之声,断之无孔,且〝京〞与〝金〞读音相似,〝京〞字后逐步演化为〝金〞字,故称为〝金砖〞。御窑金砖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、成品率低,所以又有“一两黄金一块砖”之说。



所谓“金砖”,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、二尺、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。


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墁的大方砖上,尚有明永乐、正德,清干隆等年号和“苏州府督造”等印章字样。



工艺极其复杂




从泥土到金砖,耗时整整长达一年!


御窑金砖的烧制工艺极为复杂和讲究。仅取土一项就要经过掘、运、晒、椎、浆、磨、筛等七道工序。取土的工序类似包饺子和面的性质。



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,先要选土,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,粉而不沙。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,去其“土性”。


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,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,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,最终练成稠密的泥团。再经过反复摔打后,将泥团装入模具,平板盖面,两人在板上踩,直到踩实为止。



然后阴干砖坯,要阴干7个月以上,才能入窑烧制。烧制时,先用糠草熏一个月,去其潮气,接着劈柴烧一个月,再用整柴烧一个月,最后用松枝烧40天,才能出窑。


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,如果一批金砖中,有6块达不到"敲之有声,断之无孔"的程度,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,要重新烧制。就这样,从泥土到金砖,要长达两年的时间。


 传统工艺 “金砖”的制作需要经过取土、制坯、烧制、出窑、打磨和浸泡等几道工序。几道工序,听上去似乎也并不特别复杂,但其实每一道大的工序下面,还包含了好多道小工序,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序加在一起,使得“金砖”的制作变成一件奢侈的事情。 




制作方法


| 1.取土 |


取土之前先要选土,那些有经验的师傅才能看出哪里的土不仅具有黏性,而且土中含铝量较高,可以磨成粉末。选好土之后,还要经过掘、运、晒、椎、浆、磨、筛等七道工序才算完成,耗时将长达8个月之久。 



| 2.制坯 |


把备好的泥土,用半手工半机械的方式制成砖坯。普通的金砖,只要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厚度把泥土制成坯块即可。比较复杂的是那些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花砖,比如有的砖上需要绘制图案,为了让烧制出来的图案生动逼真,就要求在制坯时对图案的刻画把握得恰到好处。 




| 3.烧制 |


坯入窑后,点燃窑火的过程复杂之极:以糠草熏一个月,片柴烧一个月,棵柴烧一个月,松枝柴烧40天,经过这四种不同燃料的燃烧,在耗时130天之后,方可窨水出窑。所谓窨水,指的是一窑砖烧好后,必须往窑里浇水降温。这些浇向窑里的水,得由窑工们沿着窑墩外那条又陡又高的砖梯挑到窑顶,再从窑顶浇入窑中。 



| 4.出窑 |


在出窑之前,虽然已往窑中浇水降温了四五天,但窑中温度仍然很高,长时间烧制过的“金砖”更是炙热难当。


一块块又烫又重的“金砖”,在工人们手里飞快地传递着。为了督促同伴加快速度,同时,也是为了给自己鼓劲,工人们在搬卸“金砖”时,嘴里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咝咝声。


“货船泊岸夕阳斜,女伴搬砖笑语哗。一脸窑煤粘汗黑,阿侬貌本艳于花。”这首《竹枝词》,描述的就是出窑时的场景——在炎热的窑中劳作,女窑工很快就满脸汗水,飞扬的尘土扑到脸上,原本“艳于花”的女子,刹那间也乌黑如煤灰。 



| 5.打磨 |


刚从窑里搬出来的“金砖”还只能算是璞一样的半成品,要让它成为光彩照人的玉,还得花一番心血进行细致地打磨。



“金砖”的打磨是运用极其简单的工具,在一个圆形的水槽里进行,一边磨,一边冲水,不仅要让金砖表面变得平滑,还要让它使用时间愈长,反而愈加光亮,甚至可以当镜子用——不过,遗憾的是,让“金砖”变得像镜面一样的打磨技术,如今已失传。 



| 6.泡油 |


打磨之后的“金砖”,要一块块地浸泡在桐油里。桐油不仅能使“金砖”光泽鲜亮,还能够延长它的使用寿命。至此,从泥土到金砖的全部工序才算大功告成。


以上几个工序耗费的时间加在一起,已经是一年多,而每座窑一次能够生产的金砖,至多不超过7000块——其中还得有一定比例的次品和废品。



古法金砖烧造史上唯一记录金砖制作古法工艺的资料《造砖图说》在清乾隆年间就已丢失。后来,在第五代传承人、第六代传承人和文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,在2014年,以完全的古本线装形式,复原了《造砖图说》。使得金砖传承再次有了可凭可据的脚本,这可称得上是金砖传承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。


御窑金砖

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

已不再是“一块砖”的简单意义

而更多的是涵养了我们的精神文明

赋予了相城更深厚的文化底蕴


来源:园商


XIANGCHENG



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